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发表“3·18”座谈会重要讲话叁周年,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3月1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腾讯会议举办活动,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红霞、李艳艳做主题分享。
张红霞从什么是文化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多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叁个方面展开讲述。她指出,文化多元化是一种允许多种文化发展的态势,其实质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它具有多元共存、和而不同、融合创新和长期稳定四个特点。多元文化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坚持文化多元化有利于增强文化的生命力、维护文化生态平衡。文化多元化也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强大武器,是化解民族冲突的有效手段。当然,文化多元化也有一些消极影响,如淡薄了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使大学生理想信念世俗化、道德意识浅薄等,针对这些消极影响,她认为要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李艳艳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谈了自己的思考与看法。她指出,从历史哲学的维度看来,文明概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叁个阶段,即思辨理性主义指导下的文明形态,非理性主义的文明形态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希腊和世界流行的文明形态的批判超越。
李艳艳讲到,尽管我们和西方资本主义都处于现代社会,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但我们采取的文明形态是相异的,前者采取的是一种封闭的、保守的道路,我们采取的是开放的、和谐统一的、为我所用的道路。与迷信无知的前现代文明相比,现代文明高扬人的理性和主体地位,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却屈从于资本的主体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开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属性是社会主义,他更重视的是人,重视人的幸福感,他立足的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域,而是整个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所坚持的是实践的需要而不是依赖于某种不变的实体,我们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中国传统的实践理性,这是我们与西方最大的区别也是我们的自信之所在。对文明的考察需要与价值相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建立在全人类共同价值之上,他突破了资本与劳动的二元对立,以人民为中心,而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及的。文明是对时代问题的回答,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对命运共同体的呼声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很好地回应了这种呼声。
讲座结束后,两位教授接受了采访并对相关提问给予了耐心解答。当被问到研究生如何应对科研中的困惑时,张红霞指出,做科研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研究生学习要紧跟时事、多阅读,勤思考,夯实理论基础。对于如何从一而终的将一个研究做深做广,李艳艳说到,要敬畏专业、热爱专业、在学习中寻找乐趣,阅读经典的同时也是在寻找答案,是和古圣先贤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收获的是精神的满足。她还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情怀、有使命感,要能够立足于社会,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
本次科研工作坊是一次盛大的学术盛宴,不仅带来了前沿的学术思想,也为科研工作坊活动树立了标杆,为更多的教师分享自己的学术思想提供了榜样。
最新动态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0号院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334199